
中新網上海4月23日電 (謝夢圓)23日,上海潛艇展覽館(中國航海博物館黃浦分館)展覽一期在黃浦濱江3號船塢開幕。自4月25日起,上海潛艇展覽館展覽一期將適時向公眾開放參觀。
“長城191號”艇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常規動力潛艇,也是長期守衛藍色國土的“水下蛟龍”,該艇的設計和建造成功,對中國工業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引領作用,在中國海軍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去年1月19日,退役后的“長城191號”艇拖航至黃浦濱江3號船塢內落墩固定。當年9月,為期半年多的展覽一期建設施工正式啟動,相繼完成了潛艇修繕、灘涂景觀搭建和深海利劍臨展布展等各項工作,將上海潛艇展覽館從美好藍圖變成了生動現實。
此次先期建成的展覽一期與江岸有機結合,打造簡潔的建筑外形、合理的空間尺度。潛艇內部設置了參觀動線,可以讓參觀者沉浸式體驗到潛艇官兵當年的工作及生活場景。塢底的水景設計呈現了逐漸起伏的地形和水位高低變化,還原船塢歷史風貌。
走進潛艇內部,發現內部空間十分狹小、緊湊,置身其中,有一種壓迫感覺,左右不過幾步寬,走路時必須側身低頭,目之所及都是蜘蛛網般的管線與儀器。
指揮艙是潛艇艇長所在艙室,指揮員在這里分析情況,隨時對各艙、各戰斗部位下達命令,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過去在戰斗電影中才能看到的設備,如聲吶、雷達、潛望鏡、射擊指揮儀等等;武器艙也是潛艇的重要空間,根據使命任務需求與排水量的限制,設有魚雷艙、導彈艙、水雷艙等多種類型。
“一艘潛艇到底有多少個艙位?潛艇如何在水中做到‘隱形’?”上海潛艇展覽館還設有大量圖文展板與科技手段演示,寓教于樂,在參觀中,為參觀者解答一個個疑問。未來,展覽館將通過陳列展覽、社會教育、文化活動及相關配套服務,積極發揮愛國主義和國防軍事教育功能,努力打造成為符合上海國際大都市定位、在國內乃至國際具有影響力的退役艦艇展示平臺。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