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8日電(李佳佳)近期國際金融動蕩,新問題、新狀況帶來了新挑戰。為回應各界關切,并提供智庫新觀察、新思考,“中歐陸家嘴金融50人論壇·2023春季峰會”以“全球資源配置、流動性危機與金融風險管理”為主題,縱論銀行業危機、高水平金融開放與風險管理。
CLF50聯席主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理事長汪泓在致辭演講中表示,當前流動性危機充斥全球市場,雖尚未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傳導效應不容忽視,值得中國相關市場警惕。她指出,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高水平發展的新階段,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風險管理水平越來越成為題中之義。
就當前形勢下如何高水平發展上海金融服務業,汪泓教授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要明確上海金融中心國際化的功能定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升級版發展要牢牢把握國際化定位,統籌發展離岸、在岸兩個市場;二是要建設富有韌性、更具活力的金融市場體系,著力提高金融要素市場的深度廣度、定價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深入推進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加強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建設金融對外開放先行區;三是加快完善種類齊全、豐富多元的金融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境內金融產品在國際市場接受度和影響力;四是提升全球資管中心能級,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五是構建技術先進、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網絡,提升上海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的國際化程度和危機應對能力;六是持續優化國際一流的金融營商環境。
CLF50學術顧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表示,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仍在加速演進,在經濟金融領域呈現全球資源配置成本上升、流動性收緊、金融風險加大的新特征!霸谶@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蓖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增長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持續提升。他強調,中國金融體系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更好地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需要,也更好滿足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全球金融格局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同時也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上海證券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葉國標在致辭中指出,浦東改革開放33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陸家嘴金融城和張江科學城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在提高金融服務水準、維護金融系統安全、提升金融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謂是“雙城驅動,兩翼齊飛”。4月10日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正式落地將進一步促進金融市場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轉變,助力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CLF50聯席主席、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回顧了硅谷銀行破產事件始末,從銀行資產負債的角度對當前中國金融風險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中銀行仍起主導作用,而銀行資產又以信貸為主,導致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表現為信貸風險。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上升,信貸風險的勢能正在加大。近幾年得益于較好的經營效益,銀行大量的不良資產核銷尚能承受,但隨著銀行利差收窄、盈利下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房地產市場復蘇乏力、疫情給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以及全球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銀行資產負債失衡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他指出,當前經營的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銀行“借短放長”的經營模式沒有變,硅谷銀行的前車之鑒,我們需要高度重視。
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俊壽就“當下銀行業如何強化全風險管理”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從近期西方個別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來看,主要是存在“三無”:一是家中無糧,SVB備付金率遠低于一家穩健銀行應有的水平;二是手中無牌,面臨著史詩般的暴力加息周期,沒有采用利率掉期等足夠的對沖手段;三是心中無數,由于放松對中小銀行的監管,缺乏必要的壓力測試場景。
他強調,在應對各種挑戰和危機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一要嚴格遵循“三個三性”,即金融機構高杠桿性、強脆弱性和負外部性,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和商業銀行發展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二要堅守“現金為王”的鐵律,流動性是生命線,要適當保有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加強流動性管理和監測。三要強化逆周期思維,以科學資產負債表的確定性,來應對外界各種沖擊的不確定性。他認為,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會相互傳染、相互強化甚至疊加,監管部門要樹立全風險管理理念,在對一家金融機構風險進行監管和監測的過程中,不能把風險孤立或割裂開,必須放在總體風險管理架構下研究和設計監測指標。同時,要把巴塞爾協議III的精髓,如,差異化監管、精細化計量、普惠型導向和數字化轉型等予以充分體現。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近期美歐銀行業危機闡述了三點思考:一是貨幣政策需要審慎把握好度,不宜過緊,也不能過松,美聯儲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劇烈變動即是近期美歐銀行業危機爆發的導火索之一;二是當前金融混業的趨勢不斷加強,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監管應加強統一性,以管控好系統性金融風險;三是重大金融風險有必要及時出清,避免風險的外部性、傳染性和共振性的形成和加強。他強調,“要把系統性金融風險管控放在首位”。
當天,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的兩份專題研究報告《金融監管研究報告:國際經驗與我國本輪改革實踐》和《離岸金融研究報告:發展模式、借鑒啟示與上海探索》同期發布。兩份研究報告分別關注了金融監管和離岸金融發展兩個熱點議題,為金融監管改革、離岸金融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研究視角和建設性建議。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李佳佳